《緬甸歲月》重演
Burmese Days (Re-run)
故事講述一名30多歲的英國籍木材商人John Flory於英國殖民時期的緬甸的經歷。他痛恨歐洲殖民主義,熱愛緬甸東方文化,並一直盼望能夠找到靈魂伴侶。
一天,英國少女Elizabeth來到,他以為找到真命天女,但受到昔日緬甸情婦Ma Hla May多番挽留,關係糾纏不清……
2024年4月19-21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千年幻戀》 Love & Samsara
當代劇場 X 傳統布袋戲 ― 人偶同台
浪人劇場 X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香港、臺灣跨界跨地,聯合製作改編自《聊齋志異》之《聶小倩》。
「人操偶,偶縱人,江湖一遇,相依千年」
《千年幻戀》從《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篇改編,香港與臺灣聯手,以甯采臣、燕赤霞、聶小倩間的故事為本,由浪人劇場與臺灣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歷時兩年進行的港臺劇場計畫。
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紅髮女子「赤」,有個姊妹「Red」,在別人眼中,她們是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雙生兒,孤單的赤擁有Red的陪伴,童年才不致寂寞。赤在母親口中得知 Red原來只是她的複製品,而赤一直不敢告訴Red真相。
一晚她們在夢中見到一名男子操玩著形形色色的木偶,發生的一切卻如此熟悉,猶如前世記憶,木偶們上演著甯采臣、燕赤霞與聶小倩的故事,展開了一場人與偶的對話。
2023年9月1至3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攝影:馮偉新 |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流幻。空臉人》 Vinyāsa。Śūnyatā
以身體及歌劇作一場思考
發現文學劇場的兩種可能
《流幻》
「所有的歌都是一首情歌,所有的愛都是一場錯愛」
《流幻》是2018年受大館委約的創作,結合劇場、肢體及音樂的戶外表演,期後在2022年製成“劇場電影”於「愛丁堡藝穗節」線上放映,今次終可回到劇場,感受它的魅力。
夢中想起中學午飯後在操場邊讀小說,幻想自己是主角,操場變成回憶的黑房,顯影一切虛幻,只有愛是實在。
《空臉人》
「山是空,城也空,臉是空,情也空,心已空,一切皆空」
《空臉人》改編來自韓麗珠《空臉》。H城每人都需要在適當時候「換臉」,以提升自己的競爭力。故事以一位換臉醫生的醫學報告,揭開「換臉」者M的心理。演出邀請盧定彰作曲,演唱家張吟晶擔任獨唱,與表演者蔡運華聯合演出,並以弦樂四重奏作現場演奏。
2023年4月29至30日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空臉人》攝影:馮偉新 |
---|
《空臉人》攝影:馮偉新 |
《空臉人》攝影:馮偉新 |
《空臉人》攝影:馮偉新 |
《空臉人》攝影:馮偉新 |
《空臉人》攝影:馮偉新 |
《流幻》攝影:馮偉新 |
《流幻》攝影:馮偉新 |
《流幻》攝影:馮偉新 |
《流幻》攝影:馮偉新 |
《第二時間 》Beyond This Time
音樂・劇場
浪人劇場多年來改編文學為劇場,成為香港劇場一闕獨有風景;今次另劈新天,從昔日香港電影廣告畫師姜志名的生活痕跡出發,揉合寫實及浪漫想像,以音樂、戲劇及歌曲重新定義時間,並在靈光消逝的年代,找回人間的真和美,從超自然的美學角度出發,帶領觀眾感受過去香港電影隱秘色彩,並治療當下的每顆靈魂。
周國賢收到一幅名為「時間地圖」的自畫像,令他想認識姜志名 ― 曾是香港電影廣告畫師。二人相約在Café 1978展開一次有關畫畫、孤獨和愛的對話,最終各自打開自己的「第二時間」。
2022年12月16至25日
香港演藝學院歌劇院
攝影︰Carmen So |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Carmen So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緬甸歲月》
「我年輕時曾經想要寫的是大部頭的結局悲慘的自然主義小說,裡面盡是細枝末節的詳盡描寫和明顯比喻......後來我的第一部完整的小說《緬甸歲月》算是那一類小說,那是我在三十歲的時候寫的。」 - 奧威爾《我為什麼寫作》
浪人劇場成立以來,一直專注改編香港文學為劇場演出。本團踏入第十六個年頭,是時候作新嘗試,奧威爾的《緬甸歲月》將會是我們首次改編的外國長篇小說。
浪人劇場將以獨有的當代文學劇場方式,探索青年奧威爾的思想世界。
2022年5月13至15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攝影:馮偉新 |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浪人劇場15周年演出:
紅白藍三部曲第二部
敍事音樂劇場《紅絲絨》
「像譚孔文這樣的一個人, 了解他有什麼意思呢?」
2019年6月
他來到布拉格
以枯山水為題
分享過去
改編香港文學
為劇場的經驗
讓世界
通過舞台美學
了解一代香港人的
心靈風景
事後
他認為
將分享
與過去為演出
製作的道具
和歌曲
連結
發展成一個 有"靈"的演出
親自擔綱
與幾個信任的同行
觀照自己
成為敍事音樂劇場
《紅絲絨》
與觀眾
凝在同一時空
照出古老的內在意象
轉化成
面對未來世界的
護身符
2022年4月30日至5月1日
攝影:馮偉新 |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無耳琴師2.0》劇場電影
一個和尚講述失明琴師遇鬼的故事 一個充滿秘密並直擊人心的故事 欲望一瞬間在黑夜爆發,與命運交流,惟有赤裸面對靈魂深處 芳一是一位年輕失明琴師,她能彈奏出極具感染力度的琴音,卻未能洞悉自己內心深處的欲望。和尚將落泊的芳一帶回寺院,本來希望芳一能夠淨化心靈,豈料芳一受到外物引誘,晚上獨自外出為客人獻藝,受到厚待及讚賞,芳一內心自滿膨脹,鬼魅隨之而來……
2021年12月至2022年4月
攝影:馮偉新 |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一劍蜀山》劇場電影 Director’s cut
《蜀山劍俠傳》作者李壽民生於民國時代寫出一個玄幻武俠江湖,瘋靡處身亂世的眾生。
八十年代武俠電影電視在香港興起一時,在家中以掃帚為劍用被披上身扮大俠更是一代人的回憶; 那是一個有想像力的時代,也是墜落的開始。
《一劍蜀山》以當代劇場手法呈現武俠的時代精神; 武俠,不只是一個成人的童話,而是引發思考個人至社會關係的載體。
延續《無耳琴師》創作精神及表演形式,重塑民間傳說,細說當代情感景觀,一次以武俠鍊心的練習。
2021年4月16日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攝影:馮偉新 |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棒球場上的亞熱帶少年》(重演)
我們身處香港,彷彿也在流浪;借歷史尋回人的內心,重塑自己。
2017年首演好評如浪,今年4月載譽重演,演出以現場音樂及實時攝錄的當代劇場手法,一起回到1881年看一場未完結的棒球賽,感受亞熱帶少年青春的夢與憾。
周壽臣十三歲時從香港到美國留學,他看見呼呼噴氣的蒸汽機,第一次拿起刀叉吃飯。他跑啊跑,將青春的汗水都盡情揮發在異國的棒球場上。即使學童未完成學業,清政府仍決意召回一眾留美幼童,被迫撤離,他在想,回鄉的路會比離鄉的路漫長嗎?
香港大會堂劇院
2019年4月12至14日
攝影:馮偉新 |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流幻》 形體音樂劇場
午間
來到大館監獄操場
想起學校午飯時
同學們看小說
她們會幻想自己是主角
操場變成回憶黑房
顯影一切虛幻
只有愛是實在
2018年11月22至2019年2月10日
大館 監獄操場
攝影:馮偉新 |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湖水藍》 創作展演
演出改編自米哈《我與你與一隻狗叫布》。「科學家說,人類以眼淚加強了彼此的關係,使我們團結起來,從而得到最大的生存可能。」一次旅程中,阿一想起2003年18歲的自己:他與阿榮的一段友誼,他與丁的一段愛情,和那時剛剛逝去的父親。 ---劇場是展示世界的模型。當代劇場製作中,導演展示文本獨特的演譯方式,設計師透過不同元素實驗,在正式演出前,進行創作展現 (Work-in-Progress Showcase),就是提供一個空間將初創概念先行與觀眾一起試驗,讓創作可以走得更高更遠。
2019年1月30日
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攝影:馮偉新 |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無耳琴師》 Hoichi the Earless
一個和尚講述失明琴師遇鬼的故事。
芳一是一位住在寺院的失明琵琶琴師。某夜,因主持外出,芳一獲武士邀請,為他主人奏樂。
住持對芳一每夜外出感到可疑,於是派人跟蹤,卻發現一個秘密。
故事根據小泉八雲《怪談》的《無耳芳一》改編。一次結合南管、說故事、形體及空間的美學探索,讓觀眾走入自己最脆弱的內心 。
2017年12月17至18日
浪人劇場
攝影:馮偉新 |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攝影:馮偉新 |
《忘記他是她是祂 Forget him/her/it》
M+邀請浪人劇場在「《曖昧》香港流行文化中的性別演繹」展覽中進行Pop-up 表演, 名為《忘記他是她是祂》。
以互動即興方式回應展覽《曖昧》的演出,表演者透過日常衣服及物件展示身體上的雙性氣質,他/她們遊走於展品之間,將展覽館塑造成私人房間,讓觀眾如偷窺般感受當中的「曖昧」。
2017年4月至5月
M+展亭
攝影:馮偉新 |
---|
國際綜藝合家歡 2013 -
《海洋傳說:La La與廢物城堡》
活於物質豐盛、消費主義當道的城市,我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開心」嗎?一個結合影偶、戲偶的互動多媒體合家歡劇場。
2013年7月18至21日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攝影: 張志偉 |
攝影: 張志偉 |
《體育時期2.0》-文學音樂劇場
《體育時期2.0》是關於貝貝和不是蘋果,兩個年輕女孩在這個已成荒原的城市,各自與人生搏擊的故事,展現青春的暴烈與溫柔!一個文學音樂劇場演出。
演出改編自董啟章《體育時期》。
2013年3月15至17日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多媒體劇場
攝影: Carmen So |
---|
攝影: Carmen So |
攝影: Carmen So |
攝影: Carmen So |
《我的體育時期》
靈感繼續來自董啟章的《體育時期》。以朗讀、吟唱、書寫、打字、繪畫、扮演、物演、「唔」演等方式,以不同的表演形式,引出書中所提及的「青春」,也尋找《體育時期》的更多可能。
2012年11月27至28日
天邊外自由劇場
攝影: Nelson Wu |
---|
攝影: Nelson Wu |
攝影: Nelson Wu |
攝影: Nelson Wu |
曹禺戲劇節小劇場系列-《親愛的金子》
改編自曹禺的《原野》,以接近獨腳戲的形式,將人如何渴望擺脫困局的處境推向極致,找出曹禺心中的「原野」。
2010年12月2至5日
柴灣青年廣場Y劇場
第七屆香港文學節 — 《鯉魚門的霧》
梁大貴是一名海員,十五年前他離開了一直居住及工作的筲箕灣後,在三月一個有霧的清晨,他再重遊舊地;過去的人、物、事,如霧般一點一滴湧入眼簾……一個結合演員、影偶及物件偶的演出。
演出改編自舒巷城《鯉魚門的霧》。
2008年7月12日
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廳
攝影: 岩井REMU |
---|
攝影: 岩井REMU |
攝影: 岩井REMU |
《暗示》
故事以香港一個曾經存在而獨特的行業-「媽姐」為主線,展示她們年青時的工作狀況,與及她們的內心世界,藉此體現劇團的人文關懷精神,並透過她們的生活觀照現代人心靈的空虛。
2006年10月6至15日
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
攝影: 馮偉新 |
---|
攝影: 馮偉新 |
攝影: 馮偉新 |
攝影: 馮偉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