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s News 藝壇快訊
《RTHK》
05.05.2021
//我看到他 (譚孔文)解剖自己解剖到入心入肺,結合空間一起,並從字裡行間也看到香港過去十五年的變化...... 敍事音樂劇場由盧宜均擔任演出的編曲及新曲創作,翁清茹演唱,加上馮偉新通過攝錄及即時投影,舞台效果頓時豐富起來。//

與觀眾凝在同一時空 通往心靈的劇場旅行 ─《紅絲絨》
《眾新聞》
26.04.2021
撰文:簡小明
//譚孔文決定盡情放飛自我,他把自己進一步融入作品內,既是導演也是主演者,他把自己最純粹的記憶抽出來,他想述說家人,他在香港出身、在香港長大,兩代人的經歷,或許與大部分香港人相同。//

紅白藍第二部曲 浪人劇場裏的翩翩樂章
《星島副刊》
23.04.2021
撰文:水月一
//他將在《紅絲絨》回顧過往在舞台上改編香港文學的有趣事情,所選曲目,都是對他的創作具某種程度的意義和代表性,同時陳呈他的音樂喜好。//

與觀眾凝在同一時空 通往心靈的劇場旅行 ─《紅絲絨》
《明報》
18.10.19
撰文:林喜兒
//劉以鬯曾說書寫《對倒》是娛樂自己,而《對倒》則是譚孔文第一部改編的文學作品,今次《紅絲絨》也回到創作題材的起點,仿傚劉以鬯,做一部娛樂自己的作品。/


一劍幻場 蜀山「武」台
《星島體育版》
09.04.2021
撰文:梁柏琛
//沒有搏擊,演員間只透過扮演、敍述、交流來表達來表達情感。或許是限制,但也是劇場最大的威力,觀眾會更專注想像我的武俠世界,令舞台增值。//


劇場電影 「蜀山」探路
《星島副刊》
01.04.2021
撰文:黃子翔
///現在的《一劍蜀山》,既保留劇場節奏,也有電影調子,他覺得這個版本,有其生命力,值得在劇院放映,堅持不在網絡播放,於是敲定以大會堂音樂廳作放映場地,貪其有沉浸式空間的氣氛…….他笑言簡直是「神還原」上世紀八十年代看午夜場的情景。//

Cyberpunk下武俠世界 《一劍蜀山》以女俠角度看江湖論恩怨
《01武備志》
30.03.2021
撰文:賴家俊
//《一劍蜀山》原設是上年公演的舞台劇,但因本港疫情反覆,兩次公演都無奈要取消,劇團最後將作品改為拍攝劇場電影,於今年四月放映。新的改動既包含了舞台劇的元素,亦善用影像賦予的電影語言,希望既保留舞台部份元素時,加入錄像拍攝才能加入的鏡頭剪接、後期配樂和數碼調色,讓觀眾能有不同的體驗。//


浮城光影:處身亂世,如何能避免心魔吞噬——《一劍蜀山》
《明報加東網》
29.01.2021
撰文:陳廣隆
//整個劇作非為重複過往武俠故事的公式樂趣,而是想跳出通俗或高雅的框架,藉着有如碎片般的章節思索超脫形式、形體的概念。//

星期日文學‧譚孔文:隱世.流浪.憶蜀樂,《一劍蜀山》變形轉生
《明報》
13.01.2021
撰文:紅眼
//《一劍蜀山》,放在今日香港,可能都有同樣意義。蜀山,某程度是一個烏托邦,武俠世界難免有正邪恩怨對決,但善惡卻未必分明。醫好了人,未必醫到自己。殺人可以是正義,也可以是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