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The Mariana Trench_A3 Poster_page-0001.jpg

2024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 

《暗示》The Mariana Trench

兩個平行的故事相互共鳴。
獨腳戲映照人類内心深處的孤獨。 

浪人劇場重返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在2024年7月31日至8月11日,展開一連12日的演出,以加入現場音樂表演的形式重新演繹《暗示》。

​故事從一個失意的年輕人開始。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與學生時代暗戀的女孩重逢。年輕人試圖透過這次重聚來收復失去的歲月。故事的另一半圍繞香港六十年代的一位「媽姐」。她仰慕著樓下那個「寫信佬」。

浪人劇場帶領觀眾穿梭於1960年代和現代的香港,探索兩位主人公的日常生活與內心世界。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 2024年7月31日-8月11日

C aquila (studio) venue 21

DSC_0593.jpg

2024 布萊頓藝穗節 

《一劍蜀山》劇場電影  Practice of ZEN

《蜀山劍俠傳》作者李壽民生於民國時代寫出一個玄幻武俠江湖,瘋靡處身亂世的眾生。
八十年代武俠電影電視在香港興起一時,在家中以掃帚為劍用被披上身扮大俠更是一代人的回憶; 那是一個有想像力的時代,也是墜落的開始。
《一劍蜀山》以當代劇場手法呈現武俠的時代精神; 武俠,不只是一個成人的童話,而是引發思考個人至社會關係的載體。


延續《無耳琴師》創作精神及表演形式,重塑民間傳說,細說當代情感景觀,一次以武俠鍊心的練習。

 

愛丁堡藝穗節 2021年8月

紐西蘭藝穗節 2022年2-3月
布萊頓藝穗節 2022年5-6月

曼徹斯特藝穗節 2022年7月

悉尼藝穗節 2022年9月至10月

布萊頓藝穗節 2024年5-6月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65699cbe90ee0fca26592fdf.jpeg

2023 《鯉魚門的霧》 Landscape in the mist​ 五度公演

梁大貴是一名海員,十五年前他離開了一直居住及工作的筲箕灣後,在三月一個有霧的清晨,他再重遊舊地;過去的人、物、事,如霧般一點一滴湧入眼簾……一個結合演員、影偶及物件偶的演出。

 

演出改編自舒巷城《鯉魚門的霧》。

​第七屆嬉習喜戲藝術節

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劇院 小劇院

2023年12月2-3日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攝影︰馮舜旭

千年幻戀台北.jpeg

2023 《千年幻戀》 Love & Samsara

​臺北重演

當代劇場X傳統布袋戲 ― 人偶同台
浪人劇場 X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香港、臺灣跨界跨地,聯合製作改編自《聊齋志異》之《聶小倩》。

 

「人操偶,偶縱人,江湖一遇,相依千年」
《千年幻戀》從《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篇改編,香港與臺灣聯手,以甯采臣、燕赤霞、聶小倩間的故事為本,由浪人劇場與臺灣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歷時兩年進行的港臺劇場計畫。


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紅髮女子「赤」,有個姊妹「Red」,在別人眼中,她們是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雙生兒,孤單的赤擁有Red的陪伴,童年才不致寂寞。赤在母親口中得知 Red原來只是她的複製品,而赤一直不敢告訴Red真相。


一晚她們在夢中見到一名男子操玩著形形色色的木偶,發生的一切卻如此熟悉,猶如前世記憶,木偶們上演著甯采臣、燕赤霞與聶小倩的故事,展開了一場人與偶的對話。

臺灣戲曲中心(臺北)重演

2023年7月29-30日

攝影︰郭俊彥(Daniel Kuo)

攝影︰郭俊彥(Daniel Kuo)

攝影︰郭俊彥(Daniel Kuo)

攝影︰郭俊彥(Daniel Kuo)

攝影︰郭俊彥(Daniel Kuo)

攝影︰郭俊彥(Daniel Kuo)

攝影︰郭俊彥(Daniel Kuo)

攝影︰郭俊彥(Daniel Kuo)

Love&Samsara_台中.jpg

2022《千年幻戀》 Love & Samsara

臺中首演

當代劇場X傳統布袋戲 ― 人偶同台
浪人劇場 X 真雲林閣掌中劇團,香港、臺灣跨界跨地,聯合製作改編自《聊齋志異》之《聶小倩》。

 

「人操偶,偶縱人,江湖一遇,相依千年」
《千年幻戀》從《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篇改編,香港與臺灣聯手,以甯采臣、燕赤霞、聶小倩間的故事為本,由浪人劇場與臺灣真雲林閣掌中劇團,歷時兩年進行的港臺劇場計畫。


從小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紅髮女子「赤」,有個姊妹「Red」,在別人眼中,她們是長得幾乎一模一樣的雙生兒,孤單的赤擁有Red的陪伴,童年才不致寂寞。赤在母親口中得知 Red原來只是她的複製品,而赤一直不敢告訴Red真相。


一晚她們在夢中見到一名男子操玩著形形色色的木偶,發生的一切卻如此熟悉,猶如前世記憶,木偶們上演著甯采臣、燕赤霞與聶小倩的故事,展開了一場人與偶的對話。

臺中歌劇院:遇見巨人系列首演

2022年11月26-27日

攝影:黃煚哲

攝影:黃煚哲

攝影:黃煚哲

攝影:黃煚哲

攝影:黃煚哲

攝影:黃煚哲

攝影:黃煚哲

攝影:黃煚哲

297657917_10159664068215942_5323890788175746094_n.jpg

2022 《流幻》劇場電影 A Many-Splendoured Thing

《流幻》

「所有的歌都是一首情歌,所有的愛都是一場錯愛」

 

《流幻》是2018年受大館委約的創作,結合劇場、肢體及音樂的戶外表演,期後在2022年製成“劇場電影”於「愛丁堡藝穗節」線上放映,今次終可回到劇場,感受它的魅力。

 

夢中想起中學午飯後在操場邊讀小說,幻想自己是主角,操場變成回憶的黑房,顯影一切虛幻,只有愛是實在。

愛丁堡藝穗節首映 ​2022年8月

墨爾本藝穗節 2022年10月

2022愛丁堡藝穗節首映、墨爾本藝穗節

2022愛丁堡藝穗節首映、墨爾本藝穗節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115705469_10158344490995942_3806387174409471176_n.jpg

2021 、2022《一劍蜀山》劇場電影 Practice of ZEN

《蜀山劍俠傳》作者李壽民生於民國時代寫出一個玄幻武俠江湖,瘋靡處身亂世的眾生。
八十年代武俠電影電視在香港興起一時,在家中以掃帚為劍用被披上身扮大俠更是一代人的回憶; 那是一個有想像力的時代,也是墜落的開始。
《一劍蜀山》以當代劇場手法呈現武俠的時代精神; 武俠,不只是一個成人的童話,而是引發思考個人至社會關係的載體。


延續《無耳琴師》創作精神及表演形式,重塑民間傳說,細說當代情感景觀,一次以武俠鍊心的練習。

 

愛丁堡藝穗節 2021年8月

紐西蘭藝穗節 2022年2-3月
布萊頓藝穗節 2022年5-6月

曼徹斯特藝穗節 2022年7月

悉尼藝穗節 2022年9月至10月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f291c185-f588-44ab-8f78-47fb30861ed5.jpg

2021《無耳琴師2.0》劇場電影

 

一個和尚講述失明琴師遇鬼的故事 一個充滿秘密並直擊人心的故事 欲望一瞬間在黑夜爆發,與命運交流,惟有赤裸面對靈魂深處 芳一是一位年輕失明琴師,她能彈奏出極具感染力度的琴音,卻未能洞悉自己內心深處的欲望。和尚將落泊的芳一帶回寺院,本來希望芳一能夠淨化心靈,豈料芳一受到外物引誘,晚上獨自外出為客人獻藝,受到厚待及讚賞,芳一內心自滿膨脹,鬼魅隨之而來……


2021年12月9、10日 

​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劇院 小劇院

創作及製作人員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67623913_10157409878720942_3814771483947

2019 愛丁堡藝穗節 ─

《無耳琴師》 Hoichi the Earless


一個和尚講述失明琴師遇鬼的故事。

芳一是一位住在寺院的失明琵琶琴師。某夜,因主持外出,芳一獲武士邀請,為他主人奏樂。
住持對芳一每夜外出感到可疑,於是派人跟蹤,卻發現一個秘密。

故事根據小泉八雲《怪談》的《無耳芳一》改編。一次結合南管、說故事、形體及空間的美學探索,讓觀眾走入自己最脆弱的內心 。

​2019年8月1至10日

C south (main theatre) venue 58

報道  評論

攝影: Roberto Ricciuti

攝影: Roberto Ricciuti

攝影: Roberto Ricciuti

攝影: Roberto Ricciuti

攝影: Roberto Ricciuti

攝影: Roberto Ricciuti

攝影: Roberto Ricciuti

攝影: Roberto Ricciuti

WechatIMG429.jpg

粵港澳首屆灣區藝術節目
2019第六屆城市戲劇節 (中國. 深圳)

《親愛的金子2.0》載譽重演

故事以女演員在舞台上為演出《原野》的金子作準備。 當她念第一句台詞起,時而進入角色,時而用來表現自己的內在感覺,空間內不同的聲音、音樂、光線、影像之後不停呼應著彼此對角色的感受,最後,演員究竟在舞台上是演出《原野》的金子,還是演員通過金子來尋找最真實的自己? 

演出結合演員丶現場音樂丶錄像及其他舞台技術,為經典文本賦予新的演譯。

2019年5月24
25日

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劇院小劇場

 

創作及製作人員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攝影:馮偉新

Hoichi the Earless-Flyer-Final-compresse

2018法國外亞維儂節 ─

《無耳琴師》 Hoichi the Earless


一個和尚講述失明琴師遇鬼的故事。

芳一是一位住在寺院的失明琵琶琴師。某夜,因主持外出,芳一獲武士邀請,為他主人奏樂。
住持對芳一每夜外出感到可疑,於是派人跟蹤,卻發現一個秘密。

故事根據小泉八
雲《怪談》的《無耳芳一》改編。一次結合南管、說故事、形體及空間的美學探索,讓觀眾走入自己最脆弱的內心 。

​2018年7月20至29日

Laurette Theatre

 

創作及製作人員    報導    ​評論

2017 第10屆臺北藝穗節 ─

《與西西玩遊戲
 

這是一個關於失去的故事。


繼《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2015第八屆臺北藝穗節)浪人再次由西西老師的作品出發,根據《哀悼乳房》的《庖丁》及《顏色好》、《西西詩集》的《家族樹》及《土瓜灣》四個章節,從老師對「女性」、「病人」、「老師」三個身份互相觀照,尋找他們的共同價值,發展成參與式意象劇場,表演者讓觀眾感受一次既親切而又幽微的生命體驗。

​2017年8月26至27日

穆勒藝文

 

創作及製作人員    評論

攝影: 許鈺盛

2016關渡藝術節-

《心林》-改編自董啟章《安卓珍尼》(重演) 

將《安卓珍尼》中對身體、雌雄、陰陽、動植物、城鄉等等相對的意象及概念,通過戲劇與舞蹈的對話,以「舞蹈音樂劇場」方式呈現。

2016年10月21至23日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

創作及製作人員

攝影: 許鈺盛

攝影: 許鈺盛

攝影: 許鈺盛

攝影: 許鈺盛

攝影: 許鈺盛

2016第十一屆阿根廷海灣劇場-

國際表演藝術節《鯉魚門的霧》(四度公演) 

根據2014年演出重排,演出改編自舒巷城《鯉魚門的霧》。

2016年8月15日

阿根廷布蘭卡港市政劇院

創作及製作人員    評論

7

7

《無聲吶喊 - 沙灘上的勇氣媽媽與她的孩子們》紀念布萊希特逝世六十周年演出 (臺北)

重新演繹布萊希特經典作品《勇氣媽媽與她的孩子們》。演出以勇氣媽媽幼女 ── 啞女的視點建立敘事空間,引出勇氣媽媽和兩個哥哥在戰爭之下的遭遇。以環境劇場的方式及國粵語雙語演出。

 

2016年6月2至5日

臺北稻舍

創作及製作人員

攝影: 許鈺盛

攝影: 許鈺盛

攝影: 許鈺盛

攝影: 許鈺盛

攝影: 許鈺盛

攝影: 許鈺盛

2015北京市體制外優秀青年戲劇推薦展演-《裸「言泳無邪》-改編自陳冠中《香港三部曲》(重演) 

陳冠中《香港三部曲》由三個短篇小說結合而成。浪人劇場將小說重新拆解,結合文本、音樂、音效、舞蹈及錄像等,拼貼成音樂劇場,尋找自己生活中的城市的身世,從對照中反省當下的自己。

 

2015年11月26至28日

​北京劇空間劇場

創作及製作人員

1

1

2

2

3

3

4

4

2015第8屆臺北藝穗節-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

《像我這樣的一個女子》改編自香港著名作家西西的同名小說,講述一個替死人化妝的女子的「愛情故事」,探討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下女性的位置與自由。

 

2015年8月30日

台北思劇場

創作及製作人員

攝影: 唐健哲

攝影: 唐健哲

攝影: 唐健哲

攝影: 唐健哲

攝影: 唐健哲

2015第二屆城市戲劇節- 《親愛的金子2.0》

 

女演員在舞台上為演出《原野》的金子做準備。她時而進入角色,時而用來表現自己的內在感覺。最後,演員究竟在舞台上是演出《原野》的金子,還是演員通過金子來尋找最真實的自己?

 

一齣結合演員表演、現場音樂及實時錄影的多媒體獨腳戲,改編自曹禺的《原野》。

 

2015年5月15至17日

 

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小劇場

 

演出片段

創作及製作人員

攝影: Oliver

攝影: Oliver

攝影: Oliver

攝影: Oliver

攝影: Oliver

首屆中國城市戲劇節-《鯉魚門的霧》(三度公演)

根據2012年演出重排,演出改編自舒巷城《鯉魚門的霧》。

 

2014年5月23至24日

 

龍華文化中心影劇院(深圳)

演出片段

創作及製作人員

攝影: 張志偉

攝影: 張志偉

攝影: 張志偉

攝影: 張志偉

2013北京青年戲劇節 -《暗示》(三度公演)

根據2011年演出重排。

 

2013年9月20至22日

 

中國國家話劇院小劇場(北京)

演出片段

創作及製作人員

攝影: Paul Chan

攝影: Paul Chan

攝影: Paul Chan

攝影: Paul Chan

2012北京國際青年戲劇節-《鯉魚門的霧》(重演)

 

根據2010年演出重排,演出改編自舒巷城《鯉魚門的霧》。

 

2012年9月11至13日

 

木馬劇場(北京)

創作及製作人員

攝影: 黎智勇

攝影: 黎智勇

攝影: 黎智勇

攝影: 黎智勇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