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浪人劇場藝術總監專訪|譚孔文:把香港文化帶出去
美紙
2025-09-26
撰文:黃子翔
//即將走過二十個年頭的浪人劇場,今年可說驛馬星動,5月先把《暗示》帶到「會昌戲劇季003」演出三場,接着剛於8月攜《一劍蜀山》參與「愛丁堡國際藝穗節」,一口氣演出十五場,貫徹從香港出發到處闖的「浪人」精神,收穫豐富,「很想把有香港特色的作品,帶到不同地方演出,讓更多觀眾認識我們的文化、根源、血脈。」浪人劇場藝術總監譚孔文,希望繼續把香港文化、香港文學,以當代劇場的方式,向外輸出。
浪人劇場海外交流停不了,他們已邀得旅法華人、國際戲偶大師楊輝,一起創作及演出改編自西西同名小說的當代戲偶文學劇場《象是笨蛋》,繼續探索人偶同台的表演手法,將於11月在香港演出,如有機會,也想到其他地方,特別是法國演出,更有意思,「希望我們可以去得更遠!」//
閱讀全文 PDF版

當戲劇來到小鎮,能否為小鎮青年的未來增加選項
澎湃新聞
2025-06-04
撰文:高丹
//香港浪人劇場以「意象先行」著稱,透過視覺符號(如燈光、肢體、道具等)取代傳統台詞敘事。在《暗示》中,同一首歌以不同旋律在兩個時空穿插,暗示命運的交錯與重複,舞台設計極簡,依賴演員表演與音效(如快門聲、粵劇唱段)營造心理空間,拉近觀眾與角色的情感距離。
劇場中最珍貴的時刻在於觀眾能深刻感受到劇中人物的命運。《暗示》的一場演出後,一位觀眾泣不成聲,他分享自己的親戚就是一位媽姐,劇中所描述的那些事就好像她的親身經歷。「勤力女,無棺材,死後沒人抬。一張床板半張席,姊妹幫忙丟下海。」劇中唱的這首歌謠,也是當時媽姐的真實寫照。//
閱讀全文 PDF版

粵語戲劇《暗示》會昌上演,導演譚孔文:“孤獨的命題能引起全世界共鳴”
羊城派
2025-05-27
撰文︰艾修煜
//浪人劇場創始人兼藝術總監、《暗示》導演譚孔文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人類的情感總是共通的,或許很多觀眾,尤其是外國的觀眾聽不懂粵語,看不懂粵劇,但是沒關係。《暗示》中,我們想要傳遞和表達的孤獨感,往往會引起共鳴,因為‘孤獨’是每個人都會面臨的命題”。
有關鄉土、文化的故事,是浪人劇場創作作品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在浪人劇場的作品中,常以跨媒體呈現詩意的影像,創作引發觀眾思考及具人文關懷的劇場作品。人與自然,人與城市,城鄉變遷與舊時文化,這些銘刻在每一個人心底紛繁錯綜複雜又細微的情緒,都被浪人劇場以戲劇的方式展現出來。//
閱讀全文 PDF版

浪人劇場藝術總監譚孔文: 推廣香港文化演出去更多地方
香港文匯報
2025-05-16
中通社
//「媽姐」是香港的一種獨特文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廣東順德等地區大批女子拒絕婚嫁,藉工作走出封閉的家門;但隨着當地絲綢業式微,其中有一批人流向香港等地當女傭,這類人便被稱為「媽姐」。劇中的主角,便生活在1960年代的香港。現時,這一職業已漸漸消失在歷史中。「媽姐有種堅毅和忍耐的精神,她們是自力更生的,也是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媽姐選擇「自梳」後,會把頭髮像已婚婦女一樣盤起,再不嫁人;或許透過她們的生活,也能觀照出現代人心靈的空虛。譚孔文指,自己在構思劇本時,不止是採用像香港早期電視劇的處理方法,而是希望有更詩意的表達。例如,他在劇裏加入了「馬頭」的意象,藉此表達媽姐難以言說的內心,既是寫實,也是寫意。//
閱讀全文

“自梳”盤起時代縮影 香港浪人劇場攜作品登陸江西
香港新聞網
2025-05-07
撰文︰譚暢
//「媽姐」是香港的一種獨特文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廣東順德等地區大批女子拒絕婚嫁,藉工作走出封閉的家門;但隨着當地絲綢業式微,其中有一批人流向香港等地當女傭,這類人便被稱為「媽姐」。劇中的主角,便生活在1960年代的香港。現時,這一職業已漸漸消失在歷史中。「媽姐有種堅毅和忍耐的精神,她們是自力更生的,也是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媽姐選擇「自梳」後,會把頭髮像已婚婦女一樣盤起,再不嫁人;或許透過她們的生活,也能觀照出現代人心靈的空虛。譚孔文指,自己在構思劇本時,不止是採用像香港早期電視劇的處理方法,而是希望有更詩意的表達。例如,他在劇裏加入了「馬頭」的意象,藉此表達媽姐難以言說的內心,既是寫實,也是寫意。//
閱讀全文

人類學視角 重構虎豹別墅
星島日報
2025-01-17
撰文︰黃子翔
//去年把《暗示》帶到《愛丁堡國際藝穗節》的浪人劇場,回到本地,於《香港藝穗節》演出《我為什麼讀人類學?(從虎豹別墅說起)》,「這是一個接近獨腳戲的演出,是我一個人的分享。」浪人劇場藝術總監譚孔文,希望結合近年重返校園修讀人類學的學習與領悟,通過演出,梳理自己對虎豹別墅的情懷。
2008年,譚孔文以個人身份在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發表《虎豹別野》,「當時虎豹別墅還沒獲評為一級歷史古蹟。」他小時候曾跟家人參觀虎豹別墅,還有已給拆卸的萬金油花園,「那幅『十八層地獄』十殿閻羅浮雕,勾脷筋、落油鑊,小孩看了很害怕,不敢做壞事。」他笑說,他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所緬懷的虎豹別墅,「其實就是這個消失了的花園。」沒了那個著名地標,便不是他們心目中的虎豹別墅,「所以『墅』沒了『土』。」//
閱讀全文
bottom of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