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社區文化大使《大熱幻景》
計劃以「大熱幻景」為主題,劇團策劃與創作一系列藝術工作坊、巡迴演出及總結演出,將青年人嚮往的虛擬網絡世界帶回真實,讓青年人一同參與創作,分享青春的活力﹗
現配合計劃開設「慢活咖啡工作坊」和「物件劇場工作坊」!
2019年4月至12月
![]() 攝影: Fung Wai Sun |
---|
![]() 攝影: Fung Wai Sun |
![]() 攝影: Fung Wai Sun |
![]() 攝影: Fung Wai Sun |
![]() 攝影: Fung Wai Sun |
![]() 攝影: Fung Wai Sun |
.jpg)
2018-19「世說新語的成語世界」
-兒童文學劇場體驗計劃
與康文署「學校演藝實踐計劃」合作,計劃從《世說新語》選取適合學生的故事作品為創作藍本通過具創意的劇場表演手法重新演繹當中的故事。計劃分別在小學及特殊學校推行。
創作及製作人員
![]() |
---|
![]() |
![]() |
![]() |

2018社區文化大使 《自由樂園》
互動環境音樂劇場及總結演出
整個演出道具將以生活用品創作,創造不同的「Free play」玩意,而在演出的後半部份,更會邀請現場觀眾及小朋友一起同場參與,一起經歷一場「Free play」創造之旅。
2018年11月3至24日
![]() |
---|
![]() |
![]() |
![]() |

熱浪市集之戀埋一「舊」
熱浪市集十月捲土重來,懷舊風吹襲新蒲崗!
市集內有懷舊風攤檔、二手古著、手作工作坊、香港故事分享會、劇場片段展演、現場音樂!
創意市集 x 不停分享會 x 交流傾偈
2017年10月28及29日
浪人劇場
![]() |
---|
![]() |
![]() |
![]() |
![]() |
![]() |
![]() |

熱浪市集
熱浪侵襲九龍半島,每天平均錄得氣溫超逾100度,建議香港廣大市民躲回室內避暑,也可到浪人劇場聽聽歌、聊聊天、逛市集,直至天黑氣溫稍降。
創意市集 x 不停分享會 x 交流傾偈
2017年7月9日
浪人劇場
![]() |
---|
![]() |
![]() |
![]() |
![]() |

2017-18「動物寓言裡的劇場世界」-兒童文學劇場體驗計劃
與康文署「學校演藝實踐計劃」合作,以動物寓言為題,通過具創意的劇場表演手法重新演繹當中的故事。計劃分別在小學及特殊學校推行。
![]() |
---|
![]() |
![]() |
![]() |

「空間的真實-舞台設計進階工作坊」
導師以經典文本史特林堡 (August Strindberg) 的《茱莉小姐》(Miss Julie)與學員細讀及分析後,需要面對兩種風格迥異的導演處理而設計兩個不同的舞台設計,過程中希望學員在不同情況下皆能選擇有力的意象及空間來呈現作品的「真實」,亦介紹其他設計師對同一文本的不同演繹,比較當中的異同。
同時亦介紹古今中外的劇場美學,讓學員更了解劇場美學的流變。
2017年7-8月
浪人劇場
![]() |
---|
![]() |
![]() |
![]() |
![]() |
2017年社區文化大使《老眼花花》
計劃以「老眼花花」為主題,劇團於2017年3月開始策劃一系列活動,包括工作坊、巡迴演出及總結演出,通過各項活動來演繹一位長者對花牌紮作的堅持,以喚起大眾對長者的尊重及對傳統手藝製作的肯定。
創作及製作人員

2016-17年「何紫的異想世界」
-兒童文學劇場體驗計劃
與康文署「學校演藝實踐計劃」合作,以香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何紫所寫的兒童故事為創作藍本,通過具創意的劇場表演手法重新演繹當中的故事。計劃分別在小學及特殊學校推行。
創作及製作人員
![]() |
---|
![]() _MG_7539 |
![]() _MG_7701 |
![]() _MG_7569 |

「空間的詩意-舞台設計工作坊」
是次工作坊導師通過互動教學、遊戲和實例講課,介紹舞台設計的概念及工作,嘗試從舞台設計師的思考方式閱讀文字、映像及音樂,打開當中未被發掘的趣味。
2017年3-4月
浪人劇場
![]() |
---|
![]() |
![]() |
![]() |
![]() |
![]() |

2015-16
「縫熊說故事」文學劇場計劃
與康文署「學校演藝實踐計劃」合作,以香港著名文學家西西《縫熊志》為創作基礎,通過具創意的劇場表演手法重新演繹當中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故事。計劃分別在小學及特殊學校推行。
![]() 攝影:曾啟生 |
---|
![]() 攝影:曾啟生 |
![]() 攝影:曾啟生 |
![]() 攝影:曾啟生 |
![]() 攝影:曾啟生 |

「Sentimental Brecht」
表演工作坊
以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作品《勇氣媽媽與她的孩子們》作為切入點,讓學員認識布萊希特的另一個面貌之餘,也藉此認識另一面的自己;認識布萊希特的思考方式,包括他如何通過文字反映生活狀態,並找回表演的趣味。
2016年6月8至9日
浪人劇場
![]() 攝影: 石芷珊 |
---|
![]() 攝影: 石芷珊 |
![]() 攝影: 石芷珊 |

「舞台設計在香港和意象劇場」
工作坊(臺北)
透過互動遊戲和空間探索,啟發學員找到舞台設計獨特的趣味,讓他們通過工作坊找到屬於自己的意象,在沉悶的生活中,找回一點創意。
2016年5月31日
思劇場(臺北)
![]() 攝影: 許鈺盛 |
---|
![]() 攝影: 許鈺盛 |
![]() 攝影: 許鈺盛 |
![]() 攝影: 許鈺盛 |

舞台技術運用工作坊
工作坊通過講解及示範,介紹燈光、音響及簡單舞台裝置的操作,運用各種舞台技術,營造不同的舞台效果,引領參加者邁向專業舞台技術知識的階梯,並將所學的知識運用於舞台製作上。
2015年12月4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 相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 |
---|
![]() 相片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提供 |

《粉紅狗奇遇記》演出暨舞台效果示範
粉紅狗因遇上大風沙與主人失散了,自此過著流浪的生活。經歷重重困難後,粉紅狗最終與主人重遇,令牠明白要珍惜目前的每一刻。浪人劇場以舞台、燈光及音響效果,演出粉紅狗的奇遇,讓觀眾對香港文化中心劇場及舞台製作有更深入的認識。
2015年12月1-3日
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 攝影: Matt HC Leung |
---|
![]() 攝影: Matt HC Leung |
![]() 攝影: Matt HC Leung |

2014-15《小冬校園》文學劇場計劃
與康文署「學校藝術培訓計劃」合作,以董啟章的校園小說《小冬校園》為創作基礎,並以富創意的劇場手法展現同學的創作成果,計劃分別在小學及特殊學校推行。
![]() 攝影: Paul Chan |
---|
![]() 攝影: Paul Chan |
![]() 攝影: Paul Chan |
![]() 攝影: Paul Chan |

2014年社區文化大使《電音飄色》
計劃以飄色為主題,由不同範疇的藝術家策劃一系列社區藝術工作坊、巡迴演出、總結演出及展覽,透過電子音樂重新演繹飄色這門具香港特色的社區藝術,讓廣大市民更了解飄色在香港的歷史以及為它重新賦予意義。
![]() |
---|
![]() |
![]() |
![]() |
![]() |

![]() 攝影: 張志偉 |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海洋傳說:La La與廢物城堡》-「再生藝術品親子工作坊」
2013年7月13至14日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
![]() |
---|
![]() |
![]() |
![]() |

![]() 攝影: 張志偉 |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 |
---|
![]() |
![]() |
![]() |

![]() 攝影: 張志偉 |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灣仔風流 -
品味灣仔劇場一:《灣仔窮風流》
灣仔,是香港人的「赤壁」,它的「風流」,總有人為它傳頌,浪人劇場搜集不同人為灣仔不同時期帶來不同的貢獻,以獨特的內容、輕鬆的形象、和震撼人心的表演模式,策劃一系列社區藝術劇場。
2012年10月18日
香港藝術中心正門
![]() 攝影: 張志偉 |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 攝影: 張志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將軍澳親子嘉年華『爸媽童樂』-《日出的孩子》
太陽大使與觀眾一起進行互動工作坊及「陽光大巡遊」。
2009年5月3日
將軍澳寶翠公園
![]() |
---|
![]() |
![]() |
![]() |